五代十国的越窑瓷器图片(五代十国越窑青瓷图片)

五朝十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动荡的时期。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出现了江南、岭南五个朝代、十几个政权。五朝十国并存,但各个国家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比如吴越在唐朝灭亡之前就分开了,直到五朝末年才被北宋所灭。五朝十国时期,江南地区相对稳定,北方人无法逃脱,促进了相互融合和需求交流。在陶瓷烧制方面,动乱时期窑口数量略有减少,但瓷器质量较唐代进一步提高。

乐山天神蟹汤杯一对,带盖,镶嵌精美雕刻的螃蟹,十分精美,底座完好

五代十国的越窑瓷器图片(五代十国越窑青瓷图片)

五朝十国时期,烧制瓷器的主要窑场是越窑、耀州窑和定窑。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这一时期的釉色、器形、图案等都是对唐代风格的继承和改造。

定窑是唐代比较有名的窑场,专产白釉、黄釉瓷器,但到北宋才发展繁荣。定窑烧造于唐代末年。到了五朝,制作的瓷器仍然粗犷简单,器皿种类相对较少,以碗为主。这是向精美瓷器的过渡阶段。五朝中后期,定窑烧制的白瓷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烧制的器物不再涂泥,胎体和釉面呈现出细、白、薄的特点。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

定窑白釉刻莲瓣纹“官”盖罐

定窑白釉刻“关”字莲瓣纹盖罐,五朝,高6.7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4.9厘米。

此盖罐,窄口,鼓腹,圆足,顶部有扣盖。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外壁及盖均雕莲瓣纹,底部刻“官”字。五朝时期,定窑白瓷器形较晚唐更为丰富,制作也日趋精细,开始出现简单的雕花图案。刻划是用竹、木、铁的刀、锥、篦等在半干坯体的表面雕刻或轻画图案,然后施釉烧成。在装饰效果上,雕刻品往往有一侧较深、另一侧较浅的刀刃,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划线纤细、优美、流畅。雕刻和刮画常常结合使用。刻花是用来表现图案的轮廓,划花是用来刻画细节的,称为刻花。此罐纹饰简洁明快,是定窑刻花装饰早期发展的代表。

定窑白釉刻水城“官”字款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城,五朝,高6.4cm,口径5cm,足径3.5cm。

水城口闭口,器身圆形,圈足,外底刻行书“官”字。胎体轻薄,细腻坚致,内外施白釉。

“关”字为刻体,书法有行书、楷书、草书等多种体例,以行书最为常见。主要见于晚唐至北宋的白瓷上。越窑、耀州窑、邢窑、定窑遗址均出土过此类器物。瓷器上的“官”字应该是“官式”的意思,是一种收费,表明是受政府命令的。

定窑白釉瓜边茶壶

定窑白釉瓜棱执壶,五朝,高23.5厘米,口径7.6厘米,足径10.1厘米。

该壶盘口,短颈,斜肩,鼓腹,肩部及近底对称置有双系带。腹部四面凹陷,呈瓜形。脚向外翻。通体施白釉,釉质莹润润泽。

定窑白釉“乙鼎”款碗

定窑白釉碗,有“乙鼎”款,五朝,高6.8厘米,口径19.8厘米,足径7.3厘米。

碗敞口,尖唇,斜腹,圈足。胎体薄而细白,内外施白釉,釉面光泽润泽。外底刻有“乙鼎”二字。

现存有两件传世定窑瓷碗,刻有“乙鼎”二字。碗的形状相同,大小相似,胎体厚度基本相同。早年在同一座坟墓中发现了它们。碑文似乎是一个人写的。字体细壮,笔画有力。属于五朝后期。

定窑白釉“官”式碗

定窑白釉“官”式碗,五朝,高6.6cm,口径17cm,足径6cm。

碗敞口,斜壁,圈足。胎体轻薄。碗内外及圈足内侧均施白釉,釉色纯正。足中央刻“官”字。

此碗为五朝时期河北曲阳定窑所烧制。是同时代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据考证,晚唐至北宋定窑瓷器上的铭文大多刻有“官”、“新官”字样。1985年陕西西安北郊火烧壁出土的晚唐定窑刻有“官”字的白瓷数量,共33件。1969年,河北省定县净知寺真舍利塔基和净中院舍利塔基出土北宋定窑瓷器17件。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也藏有几件带有“官”字的定窑瓷器,主要是盘、碗、水瓶、罐等器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收藏的带有“官”字标记的定窑瓷器约有80件。过去有学者认为,部分带有“官”字标记的瓷器是辽代官窑的产品。但自从河北定县两座塔基出土了大量带有“官”字样的瓷器后,学术界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观点,即认为带有“官”字样的白瓷。“官”的称号是定窑产品。有些定窑作坊被皇室或政府征用后,为防止与民用器物混淆,特刻“官”字以示区别。与同时期无款定窑瓷器相比,这些“官”款器的工艺十分精细,品质优良,达到了宫廷瓷器的标准。

越窑烧制的青瓷是五朝时期最著名的窑场。它位于五朝吴越国。青瓷作为“秘彩瓷”,成为吴越国钱氏家族的一大特产,具有“官窑”的性质。作为一个小国,吴越国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列强进贡。除珍宝外,贡品中往往还包括大量越窑“秘彩瓷”,一次就有数万、数十万件。有这么多的碎片。

秘彩瓷的“秘色”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釉色。晚唐卢龟蒙的《秘色月绮》诗云:“九秋风露愈开,夺千峰翠色”。由此可见,秘彩瓷器的釉色为“千峰翠”色,即“峰青”色或青色。从我们所见到的所谓秘彩瓷来看,其质地呈灰白色,釉色肥润如玉,晶莹翠绿,造型典雅端庄,显示出制作者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创造力。第二是指自然。宋代对密彩瓷的评价是:“吴越密彩瓷,在越州烧制,用于祭祀,故称密彩”。也就是说,吴越的青瓷是专供朝廷使用的,普通百姓是不允许涉足的。

吴越国都杭州、吴越国钱氏家族及重要大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秘彩瓷器。这些秘彩瓷器制作精细,土质细腻,颜色呈浅灰色或灰色;壁更薄,口沿更薄;造型规整,棱角分明,轻盈凝重;通体施釉,胎釉结合良好;施黄、绿釉,以蜜黄为主;后期以青釉为主,呈半透明状。

五代瓷器的装饰也以越窑为代表,集中和发展了前人的各种方法。装饰题材有:各种矫健的龙、天空翱翔的鹤凤、花丛中齐飞的鹦鹉、钱塘江汹涌的潮水等。描绘的人物也很多,轮廓准确,线条流畅生动。莲瓣的纹饰也极其丰富,有十多种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雕刻方法。吴越钱氏灭宋后,越窑的繁荣时期结束,随后逐渐走上衰落之路。

越窑青釉莲花纹盒

越窑青釉莲花纹盒,五朝,总高4.8cm,口径8.8cm,足径5.4cm。

盒直口,圈足。盒盖平坦,直口。盖面雕刻,中央有一莲蓬,外侧有一圈莲瓣。盖边缘及盒底中腰处有串纹。盒内、外、足均施釉,釉色青黄。

五朝时期的越窑青瓷,质地细腻,胎体薄,釉面光滑,造型更加优美,雕刻技术更加成熟。此件越窑刻花盒是五朝瓷器精品。器皿通体施釉,釉薄而均匀。与唐代越窑有明显不同。五朝时期,更加注重图案装饰,刻、印、划技术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装饰题材进一步拓展,有人物、飞鸟、走兽、花卉等。莲瓣纹是越窑瓷器装饰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样。莲瓣又宽又厚,有的花瓣上有脉。大多数花瓣都有重叠的层。单层的较少。此盒所刻莲瓣纹路圆润,刀工犀利,工艺精湛,写实感十足,显示了越窑装饰的发展和成熟。

越窑鸟杯

越窑鸟式杯,第五代,高5.8cm,口径7.3cm,足径4.9cm。

鸟形杯仿汉代青铜器样式,敞口略窄,曲壁渐细,高圈足尖外。杯外壁雕刻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其头高于杯口,双翅外展,相对部分饰鸟尾作把。内外均施青瓷釉,釉色青中微黄,釉面有细小裂纹。鸟身刻线条、圆点,尾部刻直线。

越窑是我国最早的瓷窑之一。窑场位于浙江余姚和慈溪。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越窑。越窑始于东汉,盛于唐五朝。以烧制青瓷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南方青瓷名窑。烧制的器物造型丰富,图案端庄秀丽,质地细腻。釉色呈青绿色,略带黄色。釉面湿润厚重,如冰似玉。唐代著名诗人吕蒙曾赞道:“九秋风露花过窑,得奖”。万千青峰来了。”

此杯造型新颖独特,所饰飞鸟栩栩如生。它既是一件实用器皿,又是一件可供观赏的艺术品。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发人深省。类似的文物也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越窑绿釉茶壶

越窑青瓷执壶,五朝,高19.7厘米,口径9.7厘米,足径7.6厘米。

该壶弧口,短颈,斜肩,长方形五瓣瓜棱腹,浅圈足。壶身一侧有曲流,另一侧有连接口部与肩部的曲柄,肩部有对称的竖系。壶内外及足内满青釉,釉面有细密的片纹。壶流底部釉料堆积造成窑体变形。

经过对唐、五代墓葬出土的陶瓷壶的对比研究发现,与唐代壶相比,五代壶的结构更为合理,特别是壶的流线更为合理。明显更长,方便实际使用。此件青釉壶就是最好的例子。

百年柿右卫门马摆件,彩洞瓷花鸟纹,极为精美,罕见,品相完好

这些瓷器堪称五朝十国时期的经典瓷器,去北京故宫的朋友可能看不到。

日本进口粉彩罐,纯手绘花鸟,文字图画,材质色泽鲜艳,包浆自然,品相完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