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意义上的仿古瓷器是指仿古瓷器。它包括两个步骤,先模仿,再仿旧,两者缺一不可。仿制主要包括纹饰、造型、釉色、土质、重量的仿制;仿旧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在器物上制造出“时间的痕迹”。
模仿装饰和形状
就模仿而言,模仿图案和形状是比较容易的。调查发现,不少店主往往花费数百、数千元购买一件出土的、破损的瓷器,以模仿其上的装饰。除了直接仿画外,他们还会用细毛笔蘸墨在原件上勾勒出轮廓,然后将轮廓印在透明白纸上,再将纸贴在新瓷胎上进行仿画。这样,模仿往往会更加准确。最高水平甚至使用电脑三维扫描图案,几乎是准确的。容器的形状也是如此。与过去的艺术家相比,今天的古瓷仿制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利用各种博物馆的目录和书籍,并根据上面的图片和数据,来模仿瓷器的图案和形状。高水平的模仿者甚至可以做到栩栩如生的模仿。
顺便也提醒一下陶瓷收藏者,在学习瓷器鉴定知识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瓷器的装饰特征和造型特征。他们必须在市场上多实践、多学习,避免依赖图片造成损失。
仿粘土和釉色
对于用新原料仿古瓷的人来说,仿粘土和釉色是最难的;就像模仿书法作品一样,字形可以模仿,但风格很难模仿。粘土的仿制取决于原料的配方。自南宋以来,景德镇瓷器的粘土一直是由单一的瓷石制成的。当上层瓷石中的能量耗尽时,南宋末年,景德镇制瓷工人在浮梁瑶里乡马仓村发现了马仓土,并将其与土(注:读作墩子,专指砖砌)混合在一起。成型的瓷土块)所得的毛坯本质上是坚硬的。后来,在高岭村发现了与马仓粘土性质相同的粘土,命名为高岭土。这是瓷器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二元配方”制胎法也使景德镇瓷器自元代起就享誉全国。
如今,景德镇很多陶瓷作坊直接从外地采购原材料,以节省成本。在景德镇南山也有很多这样的工厂。用这些原料制成的瓷胎的真伪很容易辨别。更难辨认的是严格按照瓷石和高岭土配方制作的瓷器。不过,不可能一模一样,尤其是明朝中前期的瓷胎,因为马仓土已经消失了(明中后期就消失了,据说这也是原因)明末大龙缸屡次烧造失败),今已不可能复制。
釉色的仿制取决于釉料的产地和配方。无论是青花的钴料,还是红釉的铜料等,不同时期的起源和配方也有所不同。以青花瓷的钴料为例,从元代的苏泥波青到明初的十字青,再到成化的平平青、嘉靖万历的惠青,朱铭材天启崇祯,终于到了清朝中后期。海蓝色等,根据产地不同,都有不同的色彩效果。随着许多原材料的消失,那个时代原产品的效果如今已经无法模仿。当然,釉水的厚度比例和施釉方法也会影响最终的色彩效果。至于重量的模仿,那就比较困难了。毕竟对于大多数模仿者来说,他们没有机会亲自触摸真品,所以模仿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鉴别当今瓷器的因素中,掌握土质和釉色的特征至关重要。建议收藏者在刚入门时购买一些瓷器标本,深入研究后再购买完整的器物。路。
老原料结合新技术仿制
旧轮胎上新油漆,旧釉上新轮胎,旧零件上新工具,重新点火
景德镇仿古瓷最独特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地下资源。历代瓷器遗存(无论完整与否)不计其数。在当地的古玩市场和跳蚤市场,人们不禁惊叹于这里出土的大量瓷器,尤其是大量的瓷器标本,对于初学者来说是珍贵的教材。曾经有人在长江边一座即将消失的吊脚楼工地上捡到了瓷片。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收获了十多件明清民窑青花瓷器,由此可见一斑。如今的景德镇艺术家也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在仿古瓷器上下足了功夫。
新漆旧胎:多采用清代中后期、民国时期的白胎,并施以粉彩等釉上彩,使其身价倍增。这时,你的鉴别不能单凭胎质的好坏,而应参考色釉是否到位、釉面是否温润等因素。
旧釉新胎:近年来,景德镇出土了一些过去的釉器。造假者会用旧釉来装饰新轮胎。鉴别时应重点观察釉面和胎面的紧密程度。
旧件新瓷:旧的不完整的出土器物如足、流、底、口、颈等常被组装成新瓷;这种伪造是非常令人迷惑的,所以你应该仔细比较整个设备的各个部分,看看它们是否一致。
重火:重火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对旧器皿的残缺部位进行修复(残缺部位较小,如器身冲孔或口部磕碰等),然后入窑重烧。烧成后完好无损地出窑后,价格会上涨数倍。第二种方法是将旧瓷片粉碎成粉末,加入其他矿石原料,制成坯体进行烧制。
推陈出新
从氢氟酸到高锰酸钾到中药
我上面说的都是模仿的方法。“老式”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仿古主要是模仿出土器物的特征。常见的手法是用砂纸打磨新釉,或者用氢氟酸腐蚀釉面,然后涂上泥水。泥水渗入破损的釉面,产生出土的效果。然而,这种方法如今正在慢慢被淘汰。一方面,很容易辨别真伪。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家对品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旧的制造方式不再适合新的方式。情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今天,是仿旧的第二阶段,主要模仿传世品的特征。由于传世品保护得当,一般不会像出土器物那样出现较大的釉面破损。釉面具有失透的特点,釉面温润,胎底较为细腻,内壁有可见的“鸡爪纹”等特点。为了节省成本,中低档仿制品常在釉上使用高锰酸钾来制造这种效果。高档仿古瓷器会采用中药浸泡的方法,打造出老瓷器的效果。掌握这种老办法的高手并不多。中药浸泡和老化的使用根据对象不同会略有不同。例如,为了使粉彩瓷器产生蛤蜊般的效果,中药中会添加少许酒精,而为了消除釉下彩瓷器的光泽,会添加少许氟化氢。酸(据说一小瓶氢氟酸可以用半年)等等。
使表面变旧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用茶煮、用香熏、抹细煤灰等;至于器物内壁出现的鸡爪纹,只需在釉面瓷器出窑时用小锤敲碎即可。可以模仿。
压延法。多用于无釉陶器表面施釉。具体方法是:先用热吹风机或烤箱将着色区域加热至60-70,然后涂上一层石蜡或川蜡。涂抹时,先将蜡涂在布上,然后用布擦有色或仿釉的部位。然后用坚硬光滑的工具(如玉辊或玛瑙辊)滚动表面,直至出现所需的光泽,最后用丝布擦拭。这种方法会留下细微的痕迹,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近年来,已采用新型高细砂进行抛光。老古董釉只有在高倍放大镜下才能发现。
抛光方法。这种方法最常用,分为手工抛光和机械抛光两种。手工抛光是将丝布浸入研磨膏中,涂在仿釉面软抛光区域。然后分别用汽油和乙醇清洗抛光部位。如有必要,可添加一些石蜡或四川蜡,并用丝布抛光。这种抛光剂产生的光泽更柔和。此外,还可采用技工磨床、高速涡轮钻进行抛光,多用于明清瓷器的修复。机械抛光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抛光质量,并且抛光具有更好的珐琅质感。顺着太阳光线,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检查瓷器表面的釉层。你会看到古陶瓷表面的磨损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这种现象在新型陶瓷中不存在。
覆盖法。这种方法是在仿釉涂层的表面喷涂一层釉漆。目前较好的上光材料是热固性丙烯酸上光漆,涂层无色、光亮。喷涂后必须干燥固化。固化后的涂层可用抛光膏进行抛光,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用这种方法加工的瓷器表面,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加工时留下的规则运动轨迹。
手工研磨方法。瓷器出窑后,要经过几个月的汗手打磨,直至耀眼的“火光”消失。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需要细心呵护,所以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水磨法。将器物置于不断流水下,用流水摩擦釉面,以消除“火”。
油磨法。先用浆掣轻轻揉搓,然后用牛皮胶舵蘸油搓揉,消除细痕,使釉面光滑润泽。
酸浸法。由于陶瓷的釉料是硅酸盐,所以形成了光滑美观的透明玻璃状釉。用能与硅酸盐发生反应的酸,如醋酸、氢氟酸、硝酸、草酸等浸泡瓷器,会引起釉面腐蚀,导致釉面变得暗淡、浑浊,从而消除“火”。有的不浸泡,而是直接用浸过酸的抹布反复擦拭釉面,也能达到效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酸对釉面的腐蚀太强烈,导致釉面失活、过于暗淡,甚至呈乳白色,与日积月累自然形成的“蛤光”有很大不同。在高倍放大下,可以显露出无数被酸蚀刻的小孔。
混合浸法。将几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如用醋酸浸泡,然后用茶水、草木灰水等,这样不仅能消除“火苗”,还会产生人们误认为是长期使用造成的各种污渍。吸水率高的釉面陶瓷经过醋酸处理后,残留物很容易被基体吸收。用热水清洗器皿表面会散发出苦味。
氧化法。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用于氧化釉料。除表面呈微红色外,其他特性与酸浸后一致。用水冲洗器具。如果高锰酸钾用量过多,水会变成紫色。有时用手指沾点水摸一下,手指就会被染成紫褐色。
采用油污法。只需用海绵蘸取厨房抽油烟机内的油渍,涂抹在陶瓷表面即可。一个小时后擦干净。重复操作数次,可使陶瓷釉面哑光,无任何磨损痕迹。这种方法成本非常低。
消光剂消光法是在配置的釉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氧化锌、氧化锆等消光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只要一件文物釉面中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含量超过正常值,就可以断定它是现代仿制品。
土葬法是将新瓷器埋入细泥中。几天后,将其取出并用干布擦拭。如此操作数次后,你会在釉面上看到淡黄色的旧色。
高压煮就是用茶和少许碱将瓷器长时间煮沸,以去除光泽。近年来,又出现新仿品,用高压锅蒸煮,以达到使釉面失去光泽的目的。
明清以后的瓷器上很少有锈迹。锈蚀的主要对象是距这个时代较远的出土陶瓷。有以下几种方法:
传播方法。用刷子蘸取适量稀释后的硝基清漆,在需要除锈的部位薄薄地涂上一层(如果出现水垢下垂的情况,可以将材料浸入液体中,直至饱和为止)留下痕迹)。未干时,除去滑石粉或其他体质色素粉撒在上面,干燥后除去浮粉。制作锈时,还可以添加其他颜料或撒少许黄土,与土锈同时进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但用小刀划一下就能辨别真伪。
复分解法。在需要除锈的地方涂一层硅酸。本文来源为华夏陶瓷钠水溶液。待涂层干燥后,用5%稀盐酸涂刷涂层表面。盐酸遇到硅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会生成白色盐类物质。最后用清水冲洗生锈的部件,除去未反应的化学物质和多余的盐分。
土埋法。将仿陶埋在地下水丰富的黄土中。埋了几个月后,取出来晾干。重复几次,使土壤生锈。如果埋在古陶器烧制地或古墓中,效果特别好。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锈迹还很年轻,与陶器结合得不紧密。用指甲或刀片轻轻刮一下就会脱落。真正的生锈绝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产品描述】德化窑白釉小炉,小巧玲珑,陈设性好,适合单手使用。
加热方式。将陶器加热,然后将从古陶遗址或古墓中取来的土壤与明矾混合,趁热反复涂抹,如此反复,直至颜色与原陶器无异。这种方法也有粘合不紧密的缺点。另外,如果用碱性沸水清洗,铁锈就会全部脱落。
泥法。将土壤放入特殊的中药中煮沸20小时,然后将所得泥浆涂在陶瓷表面。这样处理后的土锈与出土的土锈非常相似,并且与陶瓷结合紧密。即使用锋利的刀片刮,也不会轻易脱落。
粘土法。首先将陶瓷玻璃胶和土壤混合成粘稠状,涂在陶瓷表面。然后将燃烧的报纸加热并拍打在陶瓷表面上。产生的锈迹与陶器紧密结合,黑色的纸尘会深入土壤,使时间的痕迹更加明显。由于玻璃胶的存在,在高温下会散发出玻璃胶燃烧的气味。
着色方法。先在陶器表面涂两遍虫胶漆,然后用与虫胶漆混合的矿物颜料浸泡陶器,形成底色,最后在表面涂白芨汁,形成锈色。用这种工艺制作的陶器一旦放入热水中,伪造的痕迹就会很明显。对于修理工和拼接工来说,接头处的铁锈不会凝结到原来的零件上。只要你仔细辨认,就不难看穿它们。
浸墨法。即把釉料浸入墨中,让其进入片片的缝隙中,然后用水清洗掉表面的墨,从而产生“铁丝”的效果。目视检查发现,用墨浸法制作的“铁丝”颜色单调,缺乏变化,与古代正品“铁丝”有些区别,易于识别。
高锰酸钾浸染法。首先,将器皿浸泡在高锰酸钾和红糖的混合溶液中。浸泡几天后取出。器皿表面会形成黄褐色污垢。如果釉面有裂纹,缝隙中可呈现黄棕色的“金丝”效果。对于使用时间不满一年的器物,釉面的气泡、裂纹中常有高锰酸钾残留物。手指沾一点水,摸一摸,手指就会被染成紫褐色。
沥青溶液老方法。先将沥青溶解在汽油中,然后将沥青溶液涂在物体表面。待汽油挥发后,用洗洁精等清洁剂去除多余的沥青。这种方法常用于模仿传世品的旧貌。可以用棉签蘸120#溶剂汽油擦拭污渍。如果污渍立即溶解,则说明沥青溶液已经旧了。使用沥青溶液产生的“旧貌”,颜色单一,缺乏层次感,有时还带有刷痕。
好东西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