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版画艺术(徽派版画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中国版画艺术起源于古代岩画、陶画、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秦汉时期的石刻肖像。隋、唐、五朝时期逐渐发展壮大。宋元时期堪称“盛世”。这一时期,除了宗教木刻的大规模创作外,民间日用版画和年画性质的木刻也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徽州版画起源于刻书。是明代中叶在徽州兴起的版画流派。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徽州的豪门富商刻书,内容涵盖家谱、地志、经学、历史、考古、宗教、文学艺术等。书画、书画等书籍几乎都有图画。什么是徽州版画?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地域概念,即不能根据作者的籍贯和作品的创作地来确定作品的风格。对于徽州版画,不能只看是徽州人制作的,还是徽州人制作的。徽州版画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一代又一代徽州工匠在版画制作过程中创造和积累。它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并融入徽州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社会思潮等诸多因素,使徽州版画风格独立、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版画。因此,一幅版画是否属于徽派版画,不能由单一因素来判断。经过综合比较,发现创作者艺术加工手法的规律,判断其特点。

于忠全,1976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多年来致力于书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现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桂林南方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桂林雅苑书画院院长。

徽派版画艺术(徽派版画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徽派版画是绘画、雕刻、印刷高度结合的产物。为了适应木刻的需要,画家创造了铁线画技法来表现画面内容。雕刻师充分借鉴了传统的砖、木、石、竹四雕和徽墨。砚台的雕刻技艺和细腻独特的线雕技法,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与印刷厂的高度合作,创造了中国印刷史上的重大突破————色套准水印技术。正是画家、雕刻师、印刷师之间的密切合作,造就了徽州版画古朴、厚重、有力的独特面貌。

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徽派版画,多为明清时期的版画,数量丰富,形式多样。除在徽州县志、山水志中以插图形式出现外,还广泛出现在家谱、文学艺术作品插图、书画图册中。徽州水墨图集、民间木刻版画等,全息反映了徽州的地理、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情况。明清时期,由于徽商的崛起和宗族制度的发展,徽州的社会文化生活独具特色。县衙地图、家谱图、宗教绘画、文学插图等,为了解明清徽州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最好的资料。珍贵的信息。除了中国古代版画史上最长的长卷《环翠堂园景图》、中国古代版画史上最长的长卷《无为石氏本源忠朝梁报功》等脍炙人口的画作外,规模最大的版画,以及新板套色技术的运用徽州版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制作精良的版画作品,如印刷的《石竹斋画册》。笔者这里精选了一些徽州版画藏品,带领大家领略徽州高超的雕刻技艺。凭借艺术技巧和超强的表现力,通过这些绚丽、精巧、典雅、恬静的作品,让您感受到典雅秀美的徽州山水和多姿多彩的徽州生活。

1、《新编莲救母劝善剧》(见图一)

文章作者为明代郑之祯,插图作者不详。黄领、黄锒,万历十年(1582年)刊于《高士善坊》。安徽省博物馆收藏,并附木刻原作。目连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戏剧。因演出《目连救母》而得名。唐五代以来,目连的故事有多种版本。这部剧《目连救母,劝善行》影响尤其深远。雕刻师黄领曾被郑振铎称赞为“天下第一人”。

本书有五十七幅插图,从单面到双面或多边。画家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书中的各种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黄氏的版画深谙绘画意境,将其强大的刀功运用得炉火纯青。他采用阴刻和阳刻技法相互穿插,以粗壮有力的线条构建整个画面。豪放的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纸上,浓郁的民俗气息弥漫在画中。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粗犷豪放,与后来徽派版画的精细典雅风格不同。在中国古代版画艺术中,戏曲版画是最引人注目的明珠,而黄庭、黄泉所刻的《荷花救母鼓励好剧新目录》更是首创徽派戏曲版画。

(图一)《新编目荷花救母劝善剧》复刻版

2.《新修仙编年史》(见图2)

该书为明末杭州书店老板杨二增编,共九卷,附卷一卷。这是一部具有书籍性质的灵异小说集。射公黄玉林刻。安徽博物院藏。郑振铎老师评价此图:“从粗犷豪放到飘逸,从朴素到浓烈,从直率到飘逸,这是徽派雕刻风格转变的开始。”[1]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黄玉林所刻的《列仙年谱》插图一改早期徽派版画粗犷朴实的风格,而具备了徽派版画典雅、秀丽、繁复、细致的风格。版画,但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奔放的神韵依然如故。图中人物头发的颜色远看是黑色的,但近看其实是由许多细长的黑色线条组成的。雕刻的精细程度确实令人惊叹。

(图2)《新仙妃纪事》:姜妃

3、《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大悲忏相》(见图3)

又名《观音三十二变》,共有三十二张图。安徽省博物馆藏木刻版画六幅,现仅存三十幅。每页都装在纸板上。丁云鹏绘画,秋川黄氏雕塑。这三十化身观音画,造型各异,有站、坐、卧等。黄先生高超的雕刻技艺,把观音雕刻得栩栩如生,声音、表情、笑容都仿佛活了一样。画面中,观音头上的装饰和人物衣服上的图案,都是雕刻的,衣服褶皱的动作都极其细腻生动,线条的运用细如发丝,柔美如丝。丝绸。因此,在中国佛教版画史上,这部作品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化相观音作品中最精美、最独特的作品。

(图3)《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大悲忏悔相》

4、《左印老师定棋分》(见图4)

明代王廷那作,王庚作,黄英刻,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环翠堂刊行。安徽博物院藏。王廷娜,又名常超,又名作印老师。万历二十八年,在家乡修建隐园、环翠堂,着书自娱,以刻书为业。画家王庚,字于田,明万历年间歙县人。与王廷讷为好友,善画人物、山水。刻师黄应祖,字阳川,善刻插图、书法。他是射溪邱村黄氏著名刻书师之一。

卷首有金陵各家的赞誉和王廷娜的《自传》。附《紫印图》六张,多为双面。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醉音花园环境优雅,依山傍水。楼阁、奇石、古树星罗棋布,步步皆景。这幅画主要描绘了园主王廷讷与友人在园中下棋的情景。图中所展示的庭院陈设无不体现出王廷讷的文人品味,其厌世超然的思想感情一览无余。整个构图丰富饱满,主次分明,以场景抒发情感,以场景创意。整个画面轮廓刚劲有力,刻画细致清晰。打点手法营造出画面的明暗区域和空间感,层次变化丰富。绘画、雕刻手法简洁明快。人物皆以白色绘制,雕刻锋利细致。素衣人物在繁复的彩绘地石、花草树木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突出。以复杂来反衬简单,展现了雕刻师的高超技艺。此图是徽州版画的杰出代表作品。

(图4)躲起来

5、《太平山水》(见图5)

不分卷,一卷,清萧云从绘,景德刘荣、唐毅、唐尚刻,顺治五年(1648年)怀古堂刊行。安徽博物院藏。此图描绘了安徽当涂、芜湖、繁昌一带(均属太平府管辖)共四十三处胜景,其中有一幅《太平山水全图》。前有张琬作序,后有萧云从跋。萧云从,又名赤木,又名莫斯、孟道人等,清初著名画家。他擅长画山水和人物。画、刻此画的画家虽非徽州人,但其刀法、雕刻风格均出自徽派。

《太平山水图》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美丽壮丽的山景和宁静纯朴的人民生活都展现在画家的手中。图片中还包括古代著名艺术家的诗词和临摹绘画技法的人的名字。也会标注在图片上,正如张万在标题句中所说,“原来是古人想出了自己的主意。”

在这幅山水构图中,雕刻师非常注重刀法的运用。他们根据画作所表达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刀法。线条细腻流畅,浓密的山水处理得轻重适宜。苍劲粗拙的山石、树木与细腻隽永的优美人物、流水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空间感强烈,充满层次变化。郑振铎高度评价《太平山水画》:“就山水画而言,云从的画可以说是古今山水画技法的巅峰之作。自吴道玄、李斯训、王维、关同、景浩、巨然、郭熙、郭钟书、李公霖、陈居中、马远、夏圭、钱选、黄公望、倪瓒乃至沈周、唐寅的绘画思想,都被各为己用。……雕刻细致的画并不难,雕刻飘逸的人物也很容易,不算太难,但雕刻一幅长而豪放的山水画却是所有难点中最难的。作者的笔触,无论是山峰般的刚锐,或流水般的柔润,都能够在不失一丝一毫的细节的情况下传达和雕刻,这是非常困难的,能够驾驭的最强者也不能高兴。当我们看这张专辑的时候,很多这些画看起来像是用新画笔画的,我们无法相信它们是木刻画。”

(图五)《太平山水》:游春威

徽州版画精品还有很多,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他们精湛的技艺、精湛的艺术造就了中国版画史上的伟大成就。这项技艺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新版画艺术家继承这一悠久而优良的民族传统,不断创新,不断表达新时代版画的辉煌。

张金水,人民艺术家,擅长书画,国家级礼品艺术家,中国书画院客座教授,水墨节目组特邀嘉宾,河北书画院研究员书画学士,书法家协会会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