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造币总厂老照片(天津造币总厂旧址)

如果说研究银元就必须研究银元铸造的历史,那么要了解银元繁复复杂的版本就必须了解各个造币厂的情况。鉴于此,古董收藏网开始对各造币厂的铸件进行收集、整理、总结。但由于缺乏可用信息,以下部分信息引用自论坛帖子(真实性无法验证)。同时,本人个人经验不足,对一些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所以文章中的错误还需要各位朋友指正。另外,这里主要研究铸造银币的情况,暂且不谈铜币。

丝绸之路9.3克大银币

天津造币总厂老照片(天津造币总厂旧址)

机制币精美图片

天津的铸币历史曾是清末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铸币中心。粗略计算,由天津造币厂首先铸造,后流传全国的钱币、纪念币有近50种。

天津造币厂全称“中国财政部天津造币厂”,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中央造币厂。追溯到“北洋总理机械局”,曾多次被毁、重建、合并。直至民国元年,北洋政府将原北洋造币厂与造币总厂合并,故在一定时期内成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天津造币厂的前身是北洋造币厂和造币厂。天津造币厂经过30多年的经营,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统一币制、稳定金融秩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津造币厂第一部:北洋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宣统二年(1910年)),建造背景:1894-1899年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下令各省准备改革自力更生的措施,包括“铸钱”,各省效仿广东、湖北的做法,铸造了自己的银币。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2月24日,时任直隶总督王文绍撰文:“北洋制为通商口岸,此时钱贱银贱,市面颇为紧俏。如果能铸造大大小小的银币,流通流通,造福民生,那就不是肤浅的了。”于是北洋机械局先用旧铜币机器改造了二分、一分、半分三种小银币,然后购置了一元、五分印刷机。这就是北洋银元。它是中国最早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银币。由于铸造时间较短,总金额约为7000元。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清政府下令除湖北、广东两局外,各省停止铸造。经过荣禄的努力,6月清政府允许广东、湖北、直隶、江宁、吉林五个银元局继续保留。虽然没有废除,但原有的币文和纹饰已经正式改变,沿袭了广东、湖北的银元样式。该值已更改为重量。库平七钱二分,北洋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六月底,八国联军攻入天津。北洋机械局遭到毁坏,再也没有重建。北洋机械局时代就此结束。几年后,北洋机器局迎来了北洋银元局时代。了解银元分级钱币价格请参考:

评级硬币市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一月,袁世凯接替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提出设立新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原财务长周学熙奉命组建北洋银元局。几经艰辛,10月竣工,定名为“北洋银币总局”,简称“北洋银币局”。它继承了北洋机械局的部分机器和大部分技术人员,但地址不同。十一月铸造铜币,面额有二十文、十文、五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铸造北洋二十九文七分银元。但由于“元、梁之争”和“标准之争”,北洋银元局没有铸造北洋三十至北洋三十二的主要银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北洋银元局更名为“直隶户部造币北分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北分厂改为“杜分造币厂”。同年铸造库平七分、二分主币银元,即北洋三十三。同时铸造了北洋库平一两钱。硬币样本。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北洋银元的数量和精美程度达到顶峰,成为北洋银元的代表作。

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杜分厂撤销,仅留下武汉、广州、成都、云南、奉天第四分厂。至此,北洋造币厂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但北洋银币直到民国初年仍在铸造)。

另外,民国元年,在北洋银元局旧址开设分厂铸造铜币,但不是北洋造币厂,而是天津造币厂。

天津造币厂第二部通用造币(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背景:光绪二十二年至光绪二十九年,各省仿造广东、湖北做法,纷纷铸造自己的银币。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定,货币体系混乱;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为整顿国家财政秩序,收回铸币权,保证铜币、银币的统一,于是拟设立户部采矿司主厂,俗称主造币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户部派兵部尚书徐世昌、陈弼、张云彦等人主持此事,勘察天津地形,准备设立税务部造币总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户部造币总局落成,面积31916平方米。原名“造银钱总局”。因该厂直属户部管辖,后改为“户部造币局”。工厂引进了美国、日本、德国最新的机械设备,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造币厂,也是造币中心造币厂创办时计划铸造金、银、铜三种货币,称为“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常见遍布世界并已统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商议合并。各省局除户部总厂外,又分为直隶、湖北、江南、福建、广东、奉天、河南、四川、云南9个厂,全部统一隶属户部。财政部隶属财政部管辖;随着户部更名为杜分局,造币厂也更名为“杜分局造币总厂”。

优质机制银币图片(完好)

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清政府下令将铸币权归还中央。清朝分院宣布,废除各省所有银币、铜币造币厂,转交造币总厂统一铸造,只剩下武汉、广州、成都、云南四分院和奉天院。

4月,杜支行颁布《币制条例》,铸造“大清银元”。根据《币制条例》,“国家货币单位以元命名”,指定“元”为单位,指定银元为国家货币。标准趋于统一。至此,从光绪十年(1884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长达27年的银元制与白银两种货币单位制之争结束,铸造大清银元的标准硬币趋于统一。

造币厂铸造了大量的银币。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就铸造了近亿枚。宣统三年(1911年)铸造“大清银币”约7700万枚。还铸造了大量的铜币。这里的银币种类也很多。由于未经户部批准,只铸造了样币。但批准版式的银币大量铸造并投入使用,推动了币制改革,标志着中国近代货币史的新开端。

民国元年(1912年),发生壬子叛乱。3月2日,天津造币厂内部厂房被烧毁。但仍有奉天、南京、武昌、长沙、成都、广州、云南7个分厂和重庆1个局,共8个地点。

天津造币厂第三部分,天津造币厂(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天津造币厂新厂工程竣工,原造币分厂与原造币分厂天津分厂(原北洋银元局)合并,更名为“中国财政部天津造币厂”。(原北洋银元局)称其为西厂,专门铸造铜币;原造币分厂称东厂,专门铸造银币。民国三年(1914年),时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造币总厂监察员的吴鼎昌亲笔题写了“造币厂”四字。将军”就在工厂门口。

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根据《中华民国国币条例》,开始铸造国币——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12月24日开始选角,主要有民国三年、民国八年、民国九年、民国十年等系列。此版俗称中央版、天津版。袁大头银元鉴别请参考:银元鉴别看边齿。

民国八年(1919年),财政部货币局颁布了《重铸银元办法》五条,其中第四条规定:各厂铸造的银币,应每年发行一次型号,注明中华民国年号。

民国时期,造币厂还铸造了多种具有样币和纪念币性质的金银币。

样币主要有:

1.签名版。此枚为天津造币厂试铸币,未流通。该币袁氏肖像右侧镌刻有竖排英文字母“L.GioRGi”,这是外国驻华造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RorgeGiorgio”的签名缩写。

2.“T”面,鹰阳面。这两枚钱币为天津造币厂试铸币。正反面图案与流通中的普通袁大头相同,只是边齿为“T”字形边或鹰阳币形边。

主要纪念币有:

1、袁世凯共和纪念币:正面为袁世凯戴帽武装半身像,背面为“一元”字样,周围为嘉禾图,上书“民国”九字。上方为“中华民国纪念币”,下方为英文字样。

2、袁世凯红线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身着军装,头戴高缨帽。背面为一条飞龙,上有“中华帝国”字样,下有“洪宪纪元”字样。此币为袁世凯于1915年盗国称帝后铸造。

3、洪宪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身穿古代帝服,头戴天平帽(皇帝帽),背面为一条龙上为“洪宪元年”四字,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四字。此币为1915年袁世凯统治国家时试铸。数量少,流通范围也不广。

4、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正面为黎元洪肖像,光头半身,上为“中华民国”四字,下为“开国纪念币”五字,下为“开国纪念币”二字。背面中央“一元”,嘉禾支撑,周围英文字样。

5、黎元洪军装开国纪念币:此币与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相同,只是黎元洪身着军装雕像。

6、徐世昌纪念币:正面为徐世昌半身像,背面为宫殿及人物,并有“仁寿同堂”四个小字,上方有“建国十年九月”中华民国”,底部有“纪念币”三字。

7、曹锟纪念币:正面为曹锟身着军装、脱帽半身像,背面为五彩旗和军旗,上方篆书“纪念”二字,底部,周围有六颗五角星。

8、段祺瑞强国纪念币:正面为段祺瑞西装半身像,上刻“中华民国强权纪念币”。背面有篆书“太平”,有嘉禾支撑。

9、楚玉璞纪念币:正面为楚玉璞半身像,身着军装,头戴高缨帽。背面上有中华民国十六年,下有4月7日纪念日,中间有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

10、张作霖纪念币:第一枚是民国十五年张作霖纪念币,第二枚是未经审查的张作霖纪念币,第三枚是民国十六年张作霖纪念币第四枚是中华民国十七年张作霖纪念币。

11、张学良纪念币:正面为张学良身着军装的半身像,背面中间为“张学良献”四字,左右辅以嘉禾。

民国九年(1920年)二月,财政部批准设立上海造币厂。上海造币厂计划铸造不同款式的新币,并在报纸上发布《各国币种征集公告》。民国十二年(1923年)3月12日,北京政府主席黎元洪以法令公布了国家货币的种类。由于上海造币厂尚未正式建成,天津造币总局试铸了少量样币,即一元龙凤币。此币将袁世凯侧面轮廓改为龙凤图案,背面嘉禾图案不变。有金银龙凤一元币,但样币上的龙凤币雕刻精美,凤鸟羽毛清晰可见,堪称中国近代钱币的杰作。有学者认为,钱币正面的龙凤图案实际上是民国元年鲁迅、徐寿堂、钱道孙等人共同设计的国徽图案,称为十二章图。图案包含日、月、星、山、龙、凤、彝、藻、火、米面、黑米、黑等十二种吉祥物,象征着长久而美好的国运。而且图案太复杂,所以最终采用了这个图案。没有采用皇家颜色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种带有浓郁帝王色彩的钱币图案不可能是鲁迅等人设计的。

【价值】近380枚郑和、黄宋、升宋、太平等编织小平铜币,文字完好,锈色完好,品相完好。即使是5块钱一个,也要1900块钱,而且尺寸还蛮大的。72cm,喜欢就出价吧!【描述】1.特大号,72cm,最常见的是40-60cm;2、均为大众铜币,由黄宋、太平、郑和等小平铜币编织而成;3.锈色好,字迹好,原样;4、鹰叔的铜钱剑制作起来很简单。我的是越王勾践剑,鹰叔的加强版;5.可收藏、可玩、可用作家居装饰品!【真实性】支持域名认证和保真度。如果与描述不符,我将承担来回运费和认证费用!

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隶总督褚玉璞命天津造币厂铸造新辅币,并重新采用“十二章图”为图案(即“龙凤银币”(两角一角)。流通于京津地区,因辅币泛滥,导致辅币市值贬值,整顿失败。直到民国十七年六月,天津才被国民革命军占领。金胚饼是用来测试打浆的,所以这类钱币中的银币又称为银币、金打浆。

天津造币厂第四部,末(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俗称天津造币厂。民国十六年四月1927年,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政治会议决定“停止铸造元币,代之以原总理像钱币”。国民革命军集团军占领天津,天津造币厂停止铸造龙凤币,改铸孙中山肖像新币,币种以五星级(铸造约10万枚)、六星级为主。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经济会议,决议《国币法案》第十四条,规定国币暂以纯银库平六分和四分八分,名圆,即“弃二而变圆”。这次会议正式提出“尽快成立上海造币厂,半年内启动建设,铸造新的国家货币银元”。

民国十八年(1928年),北洋军阀政府垮台,天津造币厂基本停止生产,名存实亡。上海造币厂建成后,中央国民政府正式撤销天津造币厂。

天津造币厂最后铸造的银币是民国十八年大地和民国十八年孙香嘉禾二角。

天津造币厂的来龙去脉终于编成了初稿,我深深体会到整理文字的难度。尤其是当我想弄清楚一些问题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知识有所欠缺。再次恳请大家指正。希望经过大家共同修改,能够有全面、准确的关于天津造币厂的文字资料,供初学者参考。了解更多机制币和银元价格请参考:机制币论坛。

自由女神像银元,官网带盒,保真,包邮!泗阳作为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南方主要流通的银币之一,也因其成色高于袁大头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