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铜器是天津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无论是堪称国宝的厚重青铜器,还是揭示度量衡发展的计量器具和秤,还是自成体系的铜镜,它们都是天津博物馆馆藏古代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博物院馆藏的古代青铜器,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收藏、无私捐赠,凝聚着文物界和博物馆界百年来的辛勤劳动。数量多、品种全、流通性好。
查看保真卡
清晚期景泰蓝铜胎细花卷草蕉叶纹双龙戏珠龙纹长颈瓶旧物景泰蓝铜器收藏,此瓶成色巨大,复古亲切,超级漂亮,精致,七层花纹,高档饰品,花丝堪比老天利等镀金一级瓶。它有划痕、两处轻微瘪瘪的地方和一处瑕疵。仔细看图片,介意拍照的慎拍,整体还是蛮完整漂亮的……尺寸:23cm高300820
西周夔纹铜匾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青铜器在国内外尤为重要,如西周太保鼎、战国楚王鼎、西周夔纹铜板等。鼎是古代青铜器中最大、最重要的一种。它不仅是烹调器皿、盛食容器,也是贵族进行宴会、祭祀等祭祀活动的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此外,著名的《左传》记载了宣公三年楚庄王征伐中原的故事,这表明鼎也被用作王权的象征。藏品西周太宝鼎呈方形,高57.6厘米,长35.8厘米,宽22.8厘米,重26公斤。其有四柱四足,口上铸有两只直耳,耳上浮雕两只角下垂的动物,呈攀爬状。鼎腹四面饰有蕉叶纹和兽面纹,腹壁四个角有棱脊。柱基饰有兽面图案,有脊,中间有圆盘。柱脚上的脊纹和盘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此鼎最显着的特征。从太宝鼎的造型和纹饰特征来看,其铸造年代应为西周早期。鼎腹内壁刻有“大(太)宝珠”四字。大宝就是太宝的意思。太保是官职的名称。始建于西周,作为监察、辅佐君主的官员。
据《尚书君实》记载,“赵公为护,周公为师,为王左右”,《史记燕赵公世家》记载“赵公嗣与周同姓”。周武王灭周,据《北燕冯昭公》等文献记载,此太宝鼎应为西周成王时期重臣赵公石铸造。据说此鼎是清道光、咸丰年间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的,同时出土的还有小陈奚尊、太保簋等,合称“梁山七鼎”。“梁山七器”造型庄重厚重,纹饰华丽繁复,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太保鼎是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件“梁山七器”。太宝鼎造型优美独特,铸造工艺精湛,艺术魅力非凡,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青铜艺术珍品,享誉中外,堪称国宝。此鼎曾被李宗岱、徐世昌等著名艺术家收藏,并收入《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卷》。1993年入选参加第三届“中国文物精品展”。由于其极其珍贵的价值,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64件不准出国展出的古代艺术品之一。目前共发现太保自铸器4件。除太宝鼎外,太宝簋现藏于美国费里尔美术馆,太宝壣现藏于日本白鹤美术馆,太宝笺现藏于北京文物研究所。
战国楚王鼎高53厘米,直径45.5厘米,周长148厘米。是出土楚青铜器的重要代表。该鼎双耳对称,直腹,兽蹄形足,有盖。盖子上有圆环和三个变形的鸟形按钮。铭文共六处,分布于盖内、沿口、腹部。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打造此鼎,并用于祭祀的史实。楚幽王,姓熊(字徐),名韩(即奚),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37年至公元前228年。楚人是华夏民族南迁的一个分支。他们就是兴起于荆楚(今湖北)的楚部落。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诸侯国,其国王是熊氏。楚国的都城曾多次迁迁。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躲避秦国的威胁,迁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经历了考烈、幽、哀、睢四王之后,公元前223年,被秦将王翦击败,楚国灭亡。楚王鼎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姑堆(今长丰县)。李三姑堆是传说中的楚王陵所在地。
1933年,安徽发洪水,李三姑墓被盗。有的说是被洪水冲走了,有的说是当地保甲领导挖出来的。出土文物多为青铜礼器。寿县青铜器是楚国最早出土的大型文物,震惊了中国文化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文物贩子聚集,地方官绅武力夺取。当时的政府闻讯后,查封了县教育局查获的700多件文物,后移交给省图书馆。解放后,藏于安徽省博物馆。还有一些文物散布在各地。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簋等十件青铜器被送到天津保楚斋李氏,后被天津博物馆收藏。天津博物馆藏的楚王鼎是这批楚器中体型较大、铭文较多的重要文物。被誉为“南北楚瓷之冠”。两件形状、大小、铭文相同的楚王鼎是同时铸造的,另一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东汉杨遂
西周夔纹铜板高23厘米,长126厘米,宽46.6厘米。通体呈扁平的三维长方形,中空无底。禁制面上有三个略微凸起的椭圆形开口。中间的开口比两侧的开口稍小。禁制前后左右两侧各有两排共十六个镂空长方形孔。两侧各有两排四个镂空长方形孔,周围饰有精美的夔纹。纹饰生动,造型端庄,铸造精良。盘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会时用来放置器皿、尊等酒器的一套酒器。它最早出现于西周初期,春秋战国时期仍有人们使用。《礼制侍官礼》记载:“二庑有禁”。郑玄注:“禁也是尊崇的器皿。此外,据古文献记载,西周初期有严格的禁酒规定,当时的统治者将酒器放置在其上。所谓禁令,“之所以叫禁令,是因为它也是禁止饮酒的。”可见,禁令这个名字的命名是为了有效地督促人们戒酒。
1926年,陕西军阀党余坤组织人员在宝鸡斗鸡台戴家沟挖掘出西周夔纹铜旗等大量珍贵文物。这批文物后来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宋哲元手中。这枚铜禁一直保存在宋哲元在天津的家中。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抄袭了宋哲元的宅邸。宋哲元的三弟宋惠泉得知此事后,采取多种措施从日军手中赎回了铜禁等文物,并精心收藏并保存在家中。1968年,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在宋氏亲属家中发现了铜禁令碎片,并在物资回收部门发现了一些铜禁令碎片。1972年5月,由高英、张兰惠等老师送中国历史博物馆修复。此形制青铜器国内外极为罕见,极为珍贵。天津博物馆藏的西周夔纹青铜禁令是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禁令,是研究中国青铜禁令历史的珍贵资料。西周青铜器传世品仅有两件。另一件蝉纹铜匾,1901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外,2012年6月,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中还出土了一件西周青铜器。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家村出土了一批西周晚期青铜器,其中有大刻鼎1件、小刻鼎7件、克中、克羽。等待餐具。其中三件为天津博物馆藏,分别为柯波、柯忠、小柯鼎。这批克氏青铜器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制度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史料。宝是古代贵族在祭祀或宴会时使用的单一大型打击乐器。东汉郑玄说“镈大如钟”,意思是像钟而不是钟。除了铃的形状较大之外,铃的旋钮也更宽更扁。藏品克婆高63厘米,椭圆形,平口,四面饰有开雕夔纹。鼓上有铭文七十九条。器形完整,纹饰精美,富丽堂皇。碑文记载,十六年九月,轲受周王召于康王庙宫中。他接受命令,沿泾水河东行,巡视京城。完成任务后,他得到了车马奖励,以纪念已故的祖先。铸之以祈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钹作为一种乐器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地观鼓师》云:“用金镯节鼓,用金钹停鼓。”郑玄注:“钹如钟,无舌,而有缚,握之,唤之,以止鼓。”钹形似钟,但柄空心,无舌。它是一种手持式打击乐器。其目的是在撤退时敲击鼓以停止鼓声,以指示撤退。钹形如两块瓦片拼合而成,口朝上,上宽下窄。座下有一个圆柱形的甬(即把手)。钹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是商代晚期流行的一种打击礼仪乐器。铙钹除了上面提到的最初的功能是在军队中传播命令外,它的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和自然。当众神在场时,会进行打击乐表演。演奏时,铙钹口朝上,空心柄连在木柄上,置于木底座上,用木槌敲击铙钹嘴的中部和两侧,发出响亮的声音。且长声。天津博物馆藏饕餮纹钹,口长23.8厘米,口宽35.5厘米,总高47.5厘米。此钹呈瓦状,高大厚重,口沿微凹的弧形,自下而上呈斜八字形。粗柄上有一个凸出的圆圈,该圆圈是中空的,与内腔相通。钹身正反面均饰饕餮纹,并布满雷纹。钹柄及钹顶亦饰有雷纹。整体纹饰精致粗犷,生动立体。
除了秦汉时期的重型青铜器皿、量具、衡器,如秦始皇的圣旨、秦巡一拳、西汉的陈仓溪、西汉的平度离户、西汉的上林工夫升三年等,等,也为天津博物馆的古藏。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测量仪器、衡器为研究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天津博物馆藏有秦代寻义拳,高6.5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9.5厘米。是秦始皇颁布的统一全国衡制的标准衡器。它是一个八角棱柱,从正面看横截面呈梯形。它是中空的,容器顶部有一个矩形梁。梁左右两侧为阳文篆书“旬邑”(地名,在陕西省),匾额八面为秦始皇、秦二世的诏书。圣旨以小篆书写,古朴苍劲。这两道圣旨的铭文在秦代是罕见的。
西周太保鼎(及铭文)
铜镜是古代青铜器中一个独特的体系。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实用性。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天津博物馆藏有大量历代铜镜,涵盖从战国到明清各个时期,纹饰精美,品质优良。例如,战国时期的四山纹羽地纹镜、新芒时期独特的规则纹镜、东汉吴相利伯的神兽纹镜、瑞兽葡萄纹羽纹镜等。唐代的人物镜,晋代厚重精美的双鱼纹镜,明清的吉祥字吉祥纹镜等等。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东汉阳燧,直径8.3厘米。此器鼻扣形似斗笠,表面铸有两周阳文铭文。剧本是汉隶书,全是吉祥话。阳燧,形似凹面镜,是自周代以来利用太阳能生火的工具。这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从《周礼》到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有与杨遂生火的记载。此器是唯一一件代代相传、有使用痕迹、有铭文的阳岁器。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极其珍贵。唐锐兽羽葡萄纹镜,直径11.3厘米。镜身银白色,有兽扣。内区饰有葡萄枝叶,四只瑞兽攀爬在枝蔓周围。四只小动物穿插其中,互相嬉戏。外围,有一只长着翅膀的羽人,正在追逐瑞兽。瑞兽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跑去,羽人在他身后。有飞马奔腾,葡萄枝叶茂盛,鸟语蝉鸣;边缘饰有花卉和树叶图案。纹饰繁复华丽,铸工精良。羽人形象栩栩如生,在唐代瑞兽葡萄纹铜镜中极为罕见,全国仅存。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青铜器以传世品数量多、品质优良而闻名,其中有许多堪称国宝的珍贵藏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和中国古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唐代凤尾勺全长27CM。品相完整,线条一流,尽显盛唐气息,工艺精湛,造型流线,实属罕见。根本就不是今天的李鬼能比的。他是一位学者,也是茶道的利器。我不需要说很多好话。他知道如何利用一切。你走得越快,你出来的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