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为画院学生,绍熙年间(1190年—1194年)升入画院候圣旨。宁宗(1195—1224)史进的《耕织图》受到朝廷重视,被授予金腰带。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师从李唐,学习山水、人物、界画。其画风精致细腻,清晰严谨,设色淡雅,界画工细。他常画西湖,多写西湖林竹茂盛、山清水秀的美景。
只有一根短线,正面看不出来,不影响摆放,寓意很好!
刘松年雪溪网络写真集
题名:刘松年(画左缘小楷)。
鉴定印:明内府:礼检司印(半印)
耿昭忠:耿新功队长字画印章,新功真赏,宫一二后裔(半印),秘传(半印),丹成(半印),真赏
耿家祚:《詹思与惠侯集》
安琪:周易集《宋人画集》第三部分
【名称】宋代刘松年瑶池长寿图
【时代】宋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长198.7厘米,宽109.1厘米。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台北,中国。
此图描绘了仙山仙阁的仙境,是当时上流社会的生日庆典场景。人物笔触流畅流畅,表情生动。画山石时,用硬线勾勒形状,加斧削,用淡墨横敷,使粗线突出。图中的松树也比较突出。先用墨水笔稀疏地画出松针,然后用草绿色点缀、勾勒。全画构图饱满丰富,人物、树木、山石自然穿插,充满静谧雅致。
刘松年(赋)回汉图立轴
【姓名】宋刘松年
【时代】宋代
【简介】册页,丝绸,浅色,长40厘米,宽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女神手捧蓝色花朵,翩翩起舞。对面的菩萨看着她,表情轻松,微笑。她周围的几位罗汉,都被天女的舞蹈所吸引,脸上露出敬佩之色。画面中,除菩萨头戴冠冕、颈链保持传统造型特征外,其余形象均似从凡间转生,效果逼真、生动。图中布局密集、有序。线条或刚或柔,展现出衣服不同的质感。配色以沉稳为主,采用朱砂色来体现女神青春活泼的身材。画面动静结合,没有任何背景,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夏天的场景
秋天的风景
冬天风景
【名称】宋刘松年《四景山水》
【时代】宋代
【简介】丝绸、水墨设色,每幅长41.3厘米,宽67.9至6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四景》分四幅画描绘了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医者居山湖榭的悠闲生活。全书文笔细腻,画面清晰润泽,对季节的渲染十分得体,文笔苍劲有力。其中,房屋的界线画得并不理想,而且经常用小斧头劈砍岩石,可见与李唐的联系。更加美观、光滑。四幅画上没有盖印,但据信是刘松年的真迹。后面板有明代李东阳题字。此画分《春和园集》等印等二十四印。载于《庚子夏卖记》。
全卷画风细腻,画面清润,季节渲染十分恰当,笔法苍劲有力。其中,房屋的界线画一点也不尽如人意,山上的岩石也常常用小斧子劈开,让它们看起来更光滑。
春景,画堤边村院。桃李花开,嫩柳成荫,远山被遮蔽,杂树杂草生机盎然,给人一种春天的美感和轻松的心情。堤头两个侍者牵着马匹和箱子朝小桥走去。楼梯脚下的童仆正忙着清理担子,就像是和主人一起结束了疲惫的旅行。
夏日景色,水榭、湖边凉亭画。庭前湖石点缀,花木环绕。水阁伸入湖中,两旁木桩木梁。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老板坐在中庭纳凉看风景,旁边站着一个服务员。
秋天的景色,画着已被霜冻染上紫色的古树。庭院周围有树石围墙,有小桥通之,与外界湖山景观隔绝,似乎阻挡了秋天。院子里的窗户明亮干净,一位老人正独自坐着冥想。有仆人打水泡茶,气氛悠闲。
冬景,画湖边庭院。高松白头竹,远山近石,地面、屋顶都被白雪覆盖,显得一片茫茫。桥头堡,一位老人骑着毛驴,撑着伞。前服务员为他引路。看来他是在寻找诗句,不如踏雪寻梅花。悠闲的乐趣很多。
春天的景色
刘松年《十八秀才图》
刘松年《十八秀才图》
刘松年,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清波门,人称“安门刘”,宋孝宗、光宗、宁宗时期宫廷画师。他的老师张敦礼是李唐的学生,所以他的绘画风格与李唐一脉相承。专攻绿色山水、宫殿,是标准“四合院”画的代表画家。笔墨严谨,色彩绚丽,画作多描绘林竹茂盛、山清水秀的景色。房屋的边界划得很工整。他身材纤细,表情生动,褶皱挺括。后人将他们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家”。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
【名称】宋代刘松年拼布画
【时代】宋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长141.9厘米,宽5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的格式就像一个屏幕条。估计原来有很多画,但今天只保留了一幅。画中有一位老和尚坐在禅榻上,身后有山水画屏风。他头上裹着布,胡须眉毛都白了,看上去很苍老。但他仍然亲自干活,足见他节俭的生活方式和禅宗信仰。坐在旁边的小和尚关注着老和尚的修补动作,表达了对师父的尊敬和师徒之间的真情。屏风后面,有一个和尚和一个居士,似乎正在给老和尚备药。背景是栏杆和盛开的花枝。榻前除了僧鞋外,床上还躺着一只老狗,抬头看着自己的主人。整幅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今日最新日志“微信”搜索【ARTCNZ】查看公众号历史新闻
【名称】宋刘松年唐五进士图
口部边缘仅有一处脱皮点,极小。另外两个点是釉爆点。平台对外观要求太严格了。它已经过实物认证,并附有保真卡。保真卡号码为156861。
【时代】宋代
【简介】丝绸,174.7106.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了唐代院士陆元朗、孔颖达、李玄道、房玄龄、苏虚言等人文化聚会的情景。据信,这五人皆为秦十八儒,与书院刘宋所藏的《唐十八儒》卷第三节中的人物和设定相同。但笔墨的简洁程度较原画略显不足。其中可能有四个,但今天只剩下一个。
【名称】宋刘松年雪山旅游图
【时代】宋代
【简介】丝绸、水墨设色,长160厘米,宽99.5厘米。四川省博物馆藏。
山峦辽阔,白雪皑皑,秋霜和树上的红叶分外妖娆。林间房屋若隐若现,岸边小桥横亘,山水回归,岸边停泊着一艘小船。旅行者在雪上行走。整幅画构思精巧,人物面容古朴,表情描写细致。建筑工整严谨,采用界画技法。作者巧妙地将山水与人物有机地融为一体。画面左下角和右上角各有“刘宋年画”四字题字。原为张大千收藏。刘松年的作品传世甚少。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一窥他画山水人物的风格。
【名称】宋代刘松年《秋林放牧》
【时代】宋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长96.3厘米,宽46.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绘了两个牧童在金色的秋天森林里放羊。山顶有两棵大树,根深叶茂。秋天的景色有红叶,也有绿叶和红叶。绘画方法是用干笔搓染,整个画面富丽堂皇。整个画面笔法精湛,形象生动,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姓名】宋刘松年博古图
【时代】宋代
【简介】立轴,丝绸,浅色,长128.3厘米,宽56.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个融合在一起的场景。阴森的松林里,几个文人雅士正在鉴赏古玩。有的人仔细研究,有的人高兴地领悟,有的人默默沉思,表情各异。远处,侍女正在搅火泡茶,呈现出一种安静脱俗的悠闲意境。作者注重线条的变化和对比,用轻松活泼的方法来描写服装线条。再加上层层浓墨沾染的松树、岩石,形成刚柔对比,给人一种清新、朴实的感觉。
刘松年绿山水立卷
材质及形式:纸本设色尺寸:11051cm
【名称】宋代刘松年罗汉图
【时代】宋代
【简介】丝绸、水墨设色,长117.2厘米,宽5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罗汉》
立轴设色绢本,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台北,中国
构图严谨,笔法细腻,形象生动,艺术水平较高。其中,人物服饰图案以铁线绘制,笔画居中。用线条勾勒出面部和肌肉,然后用淡墨和色彩渲染。树木和岩石大多用中心笔勾勒出轮廓,然后用干笔点缀。枝叶茂密,笔法明丽苍劲,层次分明,做工不死板,堪称完美。时人称其画“书院之人无出其右”。
【名称】宋刘松年斗茶图(部分)
【时代】宋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长57厘米,宽6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茶,又称“斗茶”,是宋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流行的一种评价茶叶品质的技艺和习俗。这张图中,四人中有两个人手里拿着茶,一个人拿着壶倒茶,一个人在扇炉子煮茶。看来他是个茶童。画人物的线条多用铁线画出,线条锋利、细细。粗糙的笔触用于摩擦岩石。鱼鳞展现松树干的苍劲斑驳之态,淡墨渲染山峦。画作既工细又淡雅,青翠秀美的山峦将人物衬托得更加生动、栩栩如生。
【名称】宋代刘松年《秋窗读易图》
【时代】宋代
【简介】丝绸、墨彩、长26厘米、宽26厘米。原为清宫藏,现为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左侧石壁上隐藏着“刘松年”字样。右上有明朝元汴所书“沉”、“品”朱文印。右下有“香源汴印”白文方印、“墨林秘戏”朱文方印和清代张孝思“张泽之”朱文方印。
图为读书场景。水边的树荫和岩石下,书房的门窗敞开着。主人正坐在窗前沉思。门外站着一个书童。风景幽静,主人优雅,儿女恭敬,各有各的风采。房屋、庭院、树木、栅栏都精心雕琢,一丝不苟,把秋天的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湖水之外,远山怪石若隐若现。山石的画法显然是学自李唐的。他先用粗线条勾勒出轮廓,然后用斧头劈砍。其造型细腻有力,着色翠绿,杂树剪叶法。这些都是典型的南宋画法。但仔细阅读后,情况不一定如此。《秋窗读易图》也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如果我们将此作品与刘松年的《山水四景》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山水四景》画山石,用斧劈,用淡墨渲染,性格刚硬。树弯呈方形,只画出了远山的一角。画面整体感觉虽然湿润,但具体景物却干燥龟裂。观《秋窗读易图》中的山石画法,明显具有董源、巨然的风格,长披麻的运用,又有江南的柔美韵味。另外,从树木、苔点、远山、秀水的画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凉、古朴,颇有元人绘画的神韵。
总体来说,《秋窗读易图》在硬朗方面略逊于《山水四景》,但在淡雅、闲适方面更胜一筹。从这个意义上说,刘松年的作品突破了时代风格,以其清雅秀丽的面貌预示了元代山水画的潮流。虽然元代山水画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对南宋绘画传统的排斥,但刘松年的这幅作品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元代山水画家或南宗山水画家将反对的焦点集中在马远、夏的身上。主要原因为鬼伤。
买一张,很好的全套水墨设色标本,小巧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