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一生以绘画着称,尤以人物画见长。画中人物躯干雄伟,衣饰线条细圆。到了晚年,他们的形象可能夸张,也可能异常怪异,个性突出。其花鸟画工细,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气息。亦能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沁人心脾。他还擅长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够表达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绘画技法简洁,设色沉稳含蓄,风格高贵古朴。在明末画坛享有盛名。他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被誉为“南陈北崔”。
清末民国白釉长寿纹三足香炉,外壁印有寿字,釉面在小窑中先天龟裂,器形端正,釉色闪亮,顺丰代收,来回运费自理
据说他在人物画方面的成就“威武正直,胜于丘(应)唐(尹),明代三百年无此画”;当代国际学者尊他为“十七世纪的代表人物,是众多具有完全个人化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家中的第一位”。陈洪绶去世后,其绘画技艺被后人继承,堪称一代宗师。
虽然他的书法并不出名,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却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严格遵循写字中心法,深谙掌直腕平的写字秘诀。期间虽然受到了侧面的轻微攻击,但他还是能够立即调整笔势。
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有手掌直立、手腕平放才能持笔。再者,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顿”、“捻”、“呼应”等笔触技法的轮廓,似乎也没有任何瑕疵。只是没有任何踪迹而已。这就是外表不好看、信仰不美、言语不美、修得圆满境界的具体体现。
从他的笔下,我们可以感受到陈洪绶写作时的心境是愉悦、宁静、轻松、愉悦的。写作的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最甜蜜、最舒服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找到了书法的最佳运用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书法的“真谛”。曲折之余,都是为了行文流畅,营造美感。
陈洪绶,又名章侯,又名老莲,后人称老池、惠池、惠生、云门僧。浙江诸暨人。明末具有创新精神、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出身官宦世家,但其父家却日渐衰落。陈洪绶自幼聪明,善诗书。曾随兰英习画花鸟。成年后,他到绍兴稷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品格和学识的影响。
崇祯三年(1630年),进士。崇祯十二年(1639年)进京公务,与周亮密切合作。后捐资入翰林院,召为俗人,命临摹历代皇帝肖像。于是,他得以一睹故宫收藏的古今名画。明朝灭亡后,清兵入侵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一年后还俗。晚年研习佛禅,并在绍兴、杭州等地从事绘画事业。陈洪绶生性古怪,愤世嫉俗,善妒。当他经历苦难时,他的老师和朋友大多都是正义之士。着有《宝轮堂集》。
楚调自曲,步摇风雅——陈洪绶五言绝句诗卷
作者/刘秋生(2009年7月23日发表于《中国书画报》)
在文人墨客鼎盛书坛之际,画家们也高举“书画同源”的旗帜,驰骋于书坛。在当时的画家眼中,未来的书法世界或许应该属于画家。面对古老的书法传统,这确实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也不违背“书画同源”的古话。但书法界并不甘心被孤立。他们欢迎画家参与书法创作。至于评价一个画家的创作质量,我们还是要依靠书法本身的标准,而不是简单套用绘画的标准。换句话说,是画家把自己献身于书法,而不是把自己卖给绘画。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
陈洪绶草诗卷2053555cm上海图书馆藏
清初陈洪绶是当时参与书法创作的著名画家之一。他用书法的魅力有效地俘获了人们的心。他把书法的点、图、线、墨块视为一种视觉对比关系。他认为,为了比较,可以将字形打散,将散布的点、线的价值及其密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显然是画家的观点,而不是正统书法家的观点。但如果以书法的标准来衡量,他的蛇行虎画绝对不是薄、平、软的。这确实是一位高超书法家的功力。因此,我们可以把他视为一个典范,一个涉足书法界,却以书法原理为体,以绘画理解为用的画家的理想典范。
除了创作一些山水、花鸟画之外,陈洪绶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物画的创作上。特别是一些刺绣插图通过刻师的刻画而得到广泛传播,是明清木刻版画的经典之作。陈洪绶的书法方法“捕捉古人之意”。包世臣的《一舟双记》被列入“楚调自唱,风雅无误”的“一品”。
南京博物院藏陈洪绶草书五言绝句诗卷(见上图),长137.8厘米,宽26.4厘米。其中有一首自作的梅花诗。说明:“香雪随香风,江河满路。如彼得。”道人颇不怜惜自己。”整幅作品行笔行云流水,传神而奇,古意盎然,造型独特。陈洪绶将画家独特的审美融入到书法创作中。其作品变化多端,线条苍劲有力,不但具有一流的抒情意识,而且其艺术形式也完全独特,与明代其他书法家的线条相比,可见他的线条比其他人更有力量,不同于徐渭的粗犷和朱枝山的锐利;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有很强的构图感和独创性;空间的切割有秩序感和层次感。作品中,笔画的粗细变化很大;字的大小变化很大,如“福”、“斯”、“兮”等字写得很大,“兮”、“莫””、“德”、“自”等字形较小,组合合理,充满趣味。此外,陈还比较注重对单个汉字的处理,如“香”二字、“满”二字的书写,以避免雷同。作品因铭文较差,仅刻有“洪寿”二字,背面加盖“陈洪寿印”铭文,留有大量空白。我想这种大胆留白的做法也是得益于艺术家的技巧。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在平坦、起伏之中,陈洪绶偏向平坦;在激烈与冲突中,陈洪绶选择了和谐。因此,他的写作风格并不是很“火爆”。
陈洪绶的这幅五言绝句诗卷可以说是艺术家的成功书法作品。当然,作为画家的书法作品,这部作品与同时代书法家的作品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陈洪绶纸本《致朱元诗函》,26.99.9厘米,约1643年,浙江省博物馆藏
陈洪绶《行书雷锋塔下船师画七绝诗》,金纸,约顺治二年(约1645年),上海博物馆藏
说明:雷锋塔下画的船很少,雷锋塔上却有很多老虎在咆哮。好在老莲已经枯竭了,还在的话我们也无能为力。
看来原昌慈的弟弟是郑氏。洪寿。
陈洪绶《给邱道兄的响字》纸质版
说明:我的兄弟因跑得快而痛苦,同时也因他主人的奔跑而痛苦。不仅文笔无功,连饭菜也无味。所以,我不敢去应别人的邀请。如果你去那里,你会得到树木和石头的奖励。现在的他更像一个老兄弟了,脸上阴影和墨水溅满,难以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我这两天勉强遵照师兄的约定,却很少能完成师父的遗愿。狂言老数了才两张纸,不如发给我吧。下雨天没有雨具,不能活得湿漉漉的。席老乞求谢意。不一样。洪寿点点头。邱兄。
陈洪绶致齐道长的书信,美国宝蒙堂收藏。
解读:云哥哥约夏晨一起去爬山,解决了一件旧案。丁叔叔怎么离我这么远?和丁叔的关系已经被打破了,从此以后谎言再无可能了。奈何,奈何。后悔有什么错呢?
七老道士
陈洪绶《岁前三日五言诗》,扇,纸,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由年庄提供
解释:
三天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匆匆过去。消息还没有发布,老消息就已经茫然了。他虽然喜欢游山玩水,但也贪图美酒。我很后悔这一刻,但我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了。其弟寿四子,长期掌管道教。
陈鸿绶《草书山中春事五韵》,纸本,24.632厘米,约顺治七年(1650年),美国檀香山美术学院收藏。
说明:正是春天,我们进山拔笋采茶。秧苗没能掀起绿浪,田野却依然开着紫色的花。游遍穷暮景,笑谈轻车。我喜欢带很多钱,但我不会赊账村里的钱。丝带。
钤印:红寿(白文)
陈洪绶《行书节选》卷轴,纸质,132.52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约顺治七年(1650年)
说明:泉石能涤无明,云松能留生,世尘不飞,人心远。老池洪寿。
钤印:洪寿印(白文)、章侯印(朱文)
陈鸿绶《行书赠巧手董飞仙诗》卷轴,纸本,13330厘米,约顺治七年(1650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说明:桃花是在董飞仙的马上,他自削生丝,乞画莲花。永远记住,三月耿深月坟前,天天有好事发生。老池洪寿。
钤印:红寿(朱文)、张厚实(白文)
陈洪绶《岁前三日五言诗》,卷、纸本、草书,114.632厘米,约顺治六年(约164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说明:我喜欢山里旅游,但也贪酒。我暂时后悔了,但我不会意识到它会再次一样。
红寿就像尹仁梦的侄子。
钤印:陈洪寿印(白文)、张侯(白文)
鉴定印章:张元之印(白)、大千居士(朱)、开乐堂印(朱)
陈洪绶《头目五言联》96.224.1cm2,约顺治五年(1648年),无锡博物馆藏
说明:让白发长在头上,看青山。洪寿为甄嬛老师写的。
钤印:陈洪绶印(白文)
藏品印章:陈怀官(朱文)、陈欧德(白文)、龚良彦夫(朱文)、诸暨陈氏清晖堂学书(白文)、江南陶世家(朱文)、海昌师大寿柳州藏品印章(朱文)文)
这副对联句句精妙,人物独特,文笔优美。确实是对联中的佼佼者。陈洪绶写得轻松随意,仿佛进入了荒无人烟的地方,隐约透着一股仙气。陈洪绶是画家出身,他的书法并没有太多的法律限制。同时,他还能想出新的创意,形成自己独特的打结风格,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他写这副对联,主要是顺应潮流。强调人物动作的自然延续和一气呵成的奇妙趣味。就像老道士挥动手指一样洒脱。而且,在文字的粗细、大小、正面、侧面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安排。远远望去,显得优雅奔放,有一种不尘不俗的新气象。另外,签名的小字和收藏印章的独特位置打破了旧有的格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头发白了,看青山。”这就是生活的意境,也是书法家的情怀和追求。(胡传海)
陈洪绶《行书七绝》扇,金纸,武汉文物商店藏,约顺治六年(约1649年)
说明:虽然进城就在碧波湾附近,但还是可以享受山间的一切闲暇时光。我想还是住在山里比较好,月夜柴门不用关。洪寿。
钤印:章侯(白文)、寿(朱文)
品相精美,品相齐全,造型美观,釉色一流!无凹凸不平,图片清晰,可以欣赏!邮费到付!
陈鸿绶《大雨医诞行书七绝》扇,镀金纸,16.751.7厘米,约顺治二年(约164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说明:医生的生日恰逢大雨。没必要跟翟先生讨论。认识到它们都是阳之水,比捡起一朵香还要好。
洪寿就像一尘道盟的兄弟。
印章:凤桥(朱文)、陈洪绶印(白文)、章侯(朱文)
折断的木棍作为标本展示。它非常美丽。视频是用线条绘制的。这是一根新的破棍子。有四个地方。详情请观看视频。如果底部有鸡爪,则算劣质产品。盖子按钮将在稍后补充并作为样品出售。可以再拍一张照片并补偿损失。腾芳区通过顺丰快递支付回程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