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特征介绍图片(民国瓷器特征介绍视频)

谈民国瓷器的特点,我们首先从民国的概念说起。中华民国的概念并不容易掌握。清末民初的许多瓷器在制作工艺上十分相似,难以区分。目前古玩收藏界对民国瓷器关注度不高,其价格低廉是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古董收藏家更喜欢民国以前的瓷器,尤其是明清瓷器,受到很多收藏家的追捧。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民国瓷器的特点。

清末民国末年花鸟纹三彩碗。杯子画工非常精细,成色不错,胎体薄而精致,工艺非常精细!一件罕见的装饰性珠宝。它带有一个盖子。窑盖有裂纹,有两条小短纹。剥去碗上的釉,压线

民国瓷器特征介绍图片(民国瓷器特征介绍视频)

1、胎釉:民国时期的瓷胎质量较明清时期较为疏松。釉质与胎骨结合不紧密,釉面出现气泡、脱釉。民初瓷器分细瓷和粗瓷。较厚的釉缝处容易泛黄。清末瓷器大多不具备这一特点,且比青瓷致密。

清乾隆钒红金花卉鉴赏盘品相完整,画工精细

釉面全部采用机械加工,故釉面均匀清晰,细腻如胶质,柔和明亮,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气泡排列非常均匀,大小相同。

2、工艺性:民国初期,瓷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开始明显由瓷器作坊向瓷器公司转变。民国时期,瓷器制造逐渐完成了从传统手工生产向现代机械化生产的转变。这一时期机制瓷普遍出现,使器物的造型更加统一和规范,但同时也显得呆板,这一点在一般商业日用粗瓷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瓷胎具有明显的现代瓷质感,具有较高的白度和硬度。描金工艺是民国瓷器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耳、瓷罗汉像、底座等处涂金。部分金漆瓷器远销海外。

一般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现代生产痕迹明显。民国时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窑厂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加工工序。从原料收集、粘土冶炼、制坯、干燥、成型等各个环节基本上都是流水作业。坯体整齐均匀,厚薄均匀,翻切精确干净,土壤细润,铁星少。

3、窑炉通常采用各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为煤、气、油。因此,窑温升高,温差小,窑内物体燃烧均匀。用这种方法烧制的瓷器一般瓷体完整,不易变形,釉面光滑,胎体坚实。用手弹奏时,声音清脆、悠长。

4、纹理风格。由于使用化学色料,多数产品色彩鲜艳,涂“洋红”的青花画一般有飘浮感。为了节省劳力,在画日用粗瓷时偷工减料的现象很常见,多采用简单的图纸。除了机械炼泥、制坯、整形外,民国时期制瓷工艺最大的变化就是贴花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瓷器的生产力。民国瓷器以彩绘为主要装饰手法。彩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人物、花卉、山水、飞禽走兽、古书、吉祥图案等,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绘画。一侧饰有诗文。但绘画风格、图案却没有脱离清代绘画特点。尽管如此,在图案内容上仍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民国瓷器的特点主要是通过绘画来表现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清代流行的吉祥寓言图案仍然常见,但也不乏一些宣扬时事、政见的内容。

5、民国彩瓷。彩瓷有浅绛彩、粉彩等多种。特别是,新粉彩技法和内容的创新还体现在,彩绘原本作为瓷器装饰而存在,部分发展成为瓷画的专门艺术。民国1920年代成为一种时尚,绘画工匠中的佼佼者完成了从瓷画工匠到瓷画画家的转变。除了传统的绘画方法外,还引入了西方的绘画方法以适应色彩材料的变化。除了大量的手绘瓷器外,同时出现的还有大量的瓷板画。事实上,彩瓷已成为民国绘画艺术的载体之一。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瓷画艺术家当属景德镇的“珠山八友”。1928年中秋节,王琪、王大凡、田和贤、王野亭、程一亭、邓碧山、刘雨岑、许忠南等多人(实为十二人一组)组织“竹山八友””景德镇文明酒楼“满月会”,约定每月十五日相聚,讨论画画、喝茶。这些名家个个技艺精湛,在瓷画艺术界享有盛誉。由于瓷画艺术的发展和瓷器装饰工匠的艺术转型,在短短的三十、四十年间留下名字的瓷艺名家的数量就超过了前朝。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艺术作品。王琪参加上海国际博览会时,他的瓷板画被外国人订购。回国后,王琪组织人制作了大量瓷板画,销往国外。同时期出口的金画瓷器的生产技术水平不如清代。三代官窑瓷器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品。

6、各种色料通常是科学配制的,而不是使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因此,色料纯度提高,杂质少,颜色鲜活、有光泽。另外,由于第二次入窑烧色时多采用小窑,温度、时间和火向都能很好控制,所以烧色很少。

近年来,民国精品瓷器正在悄然升温。主要是因为民国瓷器本身的品质就很高,其艺术表现力也不逊于前朝。因此,不少有识之士都悄悄地将普通人仍视为杂货的民国瓷器收藏在怀里,等待着“名扬天下”的那一天。

综上所述,民国瓷器的特点在釉色、工艺、窑炉、图案、色彩等方面都具有现代技术的特点。所以现在很多低级造假者都喜欢从民国瓷器入手。但只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鉴别知识,辨别民国瓷器的真伪还是比较容易的。

赶考见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