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瓷鉴定的三大技巧是什么(定窑瓷鉴定的三大技巧是)

定窑是我国北方的名窑,继承了唐代的邢窑,受邢窑的影响烧制白釉瓷器。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私窑。北宋时期,因烧制宫廷瓷器而闻名。定窑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祠村、东西岩山村。唐宋时期此地属定州,定窑由此得名。事实上,定窑瓷器的烧制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朝时期,以烧制白瓷为主。到了宋金时期,是本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到明朝宣德年间终于走向终结。

清晚期粉彩金蝶花卉纹太白罐年份:清末民国型:罐釉色:粉彩库号:A13尺寸:高11.5cm边缘有小剥皮嘴,脚底有一个小肿块。内腔上的鸡爪纹并没有损坏胎体。图5蝴蝶翅膀左侧放大,外壁鸡爪纹并未损伤尸体。

定窑瓷鉴定的三大技巧是什么(定窑瓷鉴定的三大技巧是)

宋代定窑以烧制白釉瓷器为主,也烧制黑釉、酱釉、绿釉及黑釉、紫釉、绿釉、红釉等其他色釉的定瓷品种。这些釉品种是在白瓷胎体上覆盖一层高温色釉并烧成而成。

定窑瓷胎的特点是胎质非常致密细腻,胎体薄而轻,胎色洁白微黄。无论是白釉还是各种彩釉都是如此。定窑釉面较薄,在釉薄处可见胎色。白鼎釉色多为白色,略带黄闪;黑定窑的黑釉就像黑漆一样,釉面特别明亮。紫定窑其实并不是紫色,而是釉色呈黑色,施釉不均匀,常有深浅不一。书上有红色的理论,但我们还没有看到实物,我们看到的碎片只是釉面上有红色斑点。因此,如果看到市场上出现红色修复,一定要特别谨慎对待。北宋初期,由于采用正常烧制方法,所以盘、碗的边缘常施釉。中期以后,采用盖法烧制碗。为防止釉粘口,在全釉碗口沿刮去一圈釉,露出胎骨。烧成后,碗口沿周围露出一圈釉。胎毛边缘的“mankou”。为了美观,一些高档盘、碗的边缘常镶有金、银或铜扣,即所谓“金定子”。这是定窑创造的制瓷工艺的独特之处。仿制品通常用坚硬的工具将盘的边缘打毛,然后在上面涂上泥土,使其看起来很旧,冒充“芒口”;或者用边缘包裹没有“芒口”的盘或碗的边缘。只要仔细观察就很容易识别。

鉴别宋代定窑白釉瓷器,从胎釉来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鉴别:1、必须具有玉质感。宋代瓷器制作追求玉质效果,具有玉质感的被认为是上品。尤其是宫廷烧制的瓷器,更需要有玉质感。因此,在拿到一件定瓷(无论是白鼎还是彩釉鼎)时,首先要检查它是否具有玉石的质感。真品应有釉色半透明,充满灵动,犹如白玉一般。仿品由于釉料原料和烧成温度难以控制,因此很难产生玉石质感。一般韵味暗淡,釉色苍白,根本没有玉质感。偶尔通过烧烧也能产生玉的质感,但颜色往往是新的,有火辣辣的感觉。2、釉色洁白如象牙。五朝以后,定窑器施釉前不再施妆土。白釉的釉水呈白色,带有黄色闪光,故釉色有所谓“象牙白”。少数品质较差的釉色呈白色,略带灰黄色微光。白鼎釉呈半透明状。由于釉面较薄,薄处隐约可见胎色。器物弯曲处可见釉,呈浅黄绿色。积釉中的气泡稀疏透明,大小不一。这也是鉴别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一点。由于仿品无法掌握定窑具体的烧成气氛,因此很难产生“象牙白”的釉色。釉色常呈白色或黄色,器物弯曲处很少见浅黄绿色。3、看“竹笔痕”。

定窑制胎过程中,当轮胎半干时,用竹丝刷转动轮胎,因此胎面上会留下一些“竹刷痕”。由于定窑施釉较薄,烧成后,透过薄釉中的釉面依稀可见竹丝修胎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器的基本特征之一,鉴定时必须特别注意。这样的“竹笔痕”在仿品中往往是看不到的。有的也这样做了,但比较粗糙、笨拙,不够自然。这可以用来识别它们。4、釉面常见“蜡泪”。这种“泪痕”是由于烧制时施釉不均匀、滴釉造成的。挂釉下部呈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仅出现在盘子的外部。“泪痕”的存在也成为识别的基本特征。当然,并不是每件定窑瓷器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更容易确认。普通仿制品很难产生这样的“泪痕”。

清道光粉彩花口盘一对,文物公司出品。

从定窑到金代,釉色和工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胎质虽仍洁白细腻,但釉色多呈乳白色。工艺上虽然采用了“过烧法”,但工艺上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即在许多碗的内部刮去一层釉,露出胎骨,然后堆叠起来烧制。这个暴露的区域通常被称为“涩环”。

宋代定窑已有仿烧。仿烧窑口,无论北方还是南方窑口的产品,都与定窑相似,但又有细微差别。北方定窑家族的窑炉虽然模仿定窑的制瓷风格,但一般不采用过烧工艺。尤其是宋朝南迁后,部分定窑工匠也南迁。于是,景德镇等窑炉也开始仿制定窑瓷器,出现了“南定”、“资金定”、“土定”等许多仿烧品种。但由于地域和烧造条件的差异,这些仿烧品种仍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景德镇仿鼎,釉色如粉红,故称“凤鼎”;“土鼎”土质较厚,胎骨较厚,釉色偏黄,釉上有片状;“南定”的烧成温度稍高,所以釉面的玻璃质感更强,釉色也闪青中白。从釉色特征来看,几乎所有的仿定瓷制品都不具备北定的“象牙白”釉、“蜡泪痕”和“竹丝刷痕”三大基本釉色特征。根据上述一些特征,可以区分真判定和仿判定。

定窑器物除黑釉器外,大部分都有花纹装饰。北宋初期至晚期,装饰手法有划、刻、印等。早期是用竹签在瓷胎上做记号。所画的线条比较细,坡度很小,形象自然大胆。雕刻法的出现要晚于划刻法。雕花是用刀在胎骨上雕刻而成,采用“一侧坡”刀法。雕刻线条宽阔,坡度大,形象刚劲有力。

有时划痕和雕刻图案经常出现在同一物体上。早期的雕刻图案有莲瓣纹、缠菊纹、蕉叶纹、背纹等。后来又出现了花果、莲鸭、鱼、水、云龙等图案。通常在图案的一侧画一条细线以强调图像的三维度。印刷装饰是用模具在轮胎上压印而成。它最早出现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定窑所印图案均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而不乱。题材以花卉为主,以牡丹、荷花居多,其次为菊花。有纠结的树枝,也有折断的树枝。图案注重对称。此外,还有许多鱼水图案、龙凤图案和各种鸟类图案。花卉图案常与动物图案相结合。当然,仿制品也可以模仿并印制上述各种图案,但常见的问题是切割犹豫、线条呆板、图像呆板。打印图像模糊且组织混乱。正宗的雕刻是一气呵成的,图像有一种光滑的美感,仔细观察不难看出。

定窑器物中,极少数标注款式,如“尚世居”、“五王府”等,也有带有“官”、“新官”字样的款式。这些是在窑中烧制之前的产品。胎儿脚底的铭文多用楷书书写。文笔虽不正式优美,但却自然有力。还有一些与宫殿建筑有关的铭文,是送进皇宫后,由宫中玉工刻在上面的,如“风华”、“风华”、“赐福”、“聚秀”等。

仿定窑从宋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民国、近代。是宋代仿制的,其风格自然是宋代的。明清仿制品具有一些那个时代的特征。近年来,一些按照当年图纸仿制烧制的赝品,釉色和工艺都难以做到正确。无论品质、釉色、重量、工艺,都无法与正品瓷器相比。了解了定窑釉色、工艺、纹饰的特点,并反复检验真品后,杜绝赝品就不难了。

民间仿制、官作精品。釉边有三道裂纹,其余部分完好。这是一种高品质的产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