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窑瓷册(磁灶窑址)

磁灶窑是一种古老的陶瓷窑炉,始于南宋,止于元代。南宋至元代为鼎盛时期。产品有青瓷、黑瓷、绿釉陶等。胎体较厚,多呈灰白色,有时呈泥黄色。装饰包括刮花、印花和叠花。为适应出口的需要,一些装饰图案具有异国风味,产品已在海外多个国家出土。磁灶窑产品面向海外市场,是东南沿海出口瓷器的重要生产地。磁灶窑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其历史价值和影响,磁灶窑址于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角依山窑址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历史遗址》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点。

折边板上有优质光彩花鸟图案,带长寿字。首先,长寿纹花鸟盘品质优良。其次,幅四开窗精品花鸟,实属罕见。第三,整个产品无凹凸、无潮红、无飞皮。尺寸为24.5cm,所有产品价格为880

磁灶窑瓷册(磁灶窑址)

磁灶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产区之一。磁灶窑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典型风格的民窑。始于南朝,窑火延续了1500多年。采用龙窑烧制工艺,因地制宜,博采众长,品种丰富,特色独特。磁灶窑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南朝以来,这里因建窑烧瓷而得名。

磁灶窑址大多分布在梅溪河两岸。考古调查已发现南朝至清代窑址26处,分别是溪口山窑址、狗仔山窑址、虎仔山窑址、后山窑址、后山窑址。碧山窑址、土围庵窑址、桐子山窑址二号、桐子山窑址一号、蜘蛛山窑址、公子山窑址、丁山围窑址、徐山窑址、山平窑址、西干山窑址、金角一山窑址、曾竹山窑址、大树围窑址、镇公山窑址、弓前山窑址、宫后山窑址、斗文山窑址、铜锣山窑址、鲁山尾窑址、寨边山窑址、姚尾草铺窑址、下尾湖窑址、翁枣旗窑址宋元时期,磁灶窑陶瓷生产达到鼎盛,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单色釉、彩绘陶瓷种类繁多,以日用器皿为主。其中壶、军瓮、龙瓮、黄釉铁画大盘等器物专供出口。是宋元时期磁灶窑的典型代表。产品具有风格和地方特色。

磁灶窑产品质地粗糙,灰白色,薄,不够细,像瓷器或陶器。釉色种类繁多,一般分为黄釉、绿釉、青釉、酱釉、黑釉和黄绿釉等。其中以青釉、彩绘瓷器最具特色。绿釉器色泽鲜艳,彩绘瓷器分为素褐彩和釉下褐彩。装饰技法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刻、镂、塑、塑、雕、琉璃、彩绘等,因器而异。装饰图案多种多样,数量众多。主题图案为各种花草和龙凤等吉祥动物。辅助纹饰一般采用龙纹、背纹、钱纹、弦纹、云雷纹、卷草纹等,还有诗文、铭文。

这是创汇时期的石湾娃娃下棋人物。造型匀称,面容生动,表情自然,动态比较表现力。釉色层次分明。价格350,顺丰代收。

保温壶是磁灶窑的代表产品。多为饮酒器,形状各异,釉色各异。宋元时期,磁灶窑生产了大量的抱罐,其中以壶口抱罐居多。器形最初为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短直流、短身、平底。

宋元时期,器身逐渐变高,半釉或全釉,曲流长,柄高于壶口,浅圈足;有喇叭口、撇口、直口、长颈、短颈、溜肩、斜肩等。圆肩、瓜形身、扁壶形、鼓腹、平腹、缩腹、假圈足、圈足。

元代器物多以玉壶、泉瓶为主。明清时期款式较多。釉色有黄釉、绿釉、青釉、酱釉、黑釉、黄绿釉,还有素褐釉。装饰手法有雕、贴、镂花、彩绘等,花卉纹、龙纹一般采用钥匙纹、钱纹、弦纹、云雷纹、卷草纹等。

抱罐产于土围庵窑、蜘蛛山窑、金角宜山窑。尺寸高928厘米,腹径822厘米。款式和风格有很多种。磁灶窑产品工艺精湛,表现手法多样。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民俗生活和乡土韵味。由于锅托大部分出口,目前国内一锅难求。稀有品上市,价格有望上涨。优质产品的价格应该在10000元以上。

半个世纪的磁灶考古调查和研究资料证实,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也有相关发现。这些地区出土或传世的磁灶窑器不少。20世纪末,在宋代“南海一号”沉船和“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中发现了磁灶窑器物;台湾澎湖列岛的考古活动中收集到了大量的磁灶窑器物标本,它们是“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陶瓷出口的实物证明。

高品质大碗:第一:诗碗品质非常高。此诗碗保存完好,十分罕见。第二:今年好。老师见到了同治。我个人认为是道光所制。花卉画也非常生动细致。特别是莲花,第三:全品,不敲,不冲,不飞皮,大碗传世精品,价格880,不议价

为您推荐